avatar
文章
166
标签
17
分类
0
首页
归档
标签
想法
友链
关于
sitemap
random
安全代码
搜索
首页
归档
标签
想法
友链
关于
sitemap
random

安全代码

一个文章总结提示词
发表于2025-04-17
分享一个文章总结提示词,在 Reddit 用户 custodiam99 的提示词上修改而来,我用了一段时间感觉挺好。 1234567891011121314CAUTION: PROVIDE YOUR ENTIRE RESPONSE IN CHINESE.For any text analysis task I provide, please follow this structured approach:1. Walk through your reasoning step by step before providing your final analysis.2. Analyze the input text and generate [3,8] essential questions that reveal the core meaning of the text. These questions should, when answered, capture the main points and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....
1%的坚持,37倍的人生:复利思维如何重塑你的财富、关系与健康
发表于2025-04-08
生活中的所有回报,无论是财富、人际关系、还是知识,都来自复利。 – 《纳瓦尔宝典》 复利的普适性复利的本质是一种增长模式,当前的增长基于过去积累的总和。在财富积累中,这意味着你的利息产生新的利息;在知识领域,则表现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网络相互连接,产生指数级理解;在人际关系中,则是微小的信任行为日积月累,最终铸就牢固纽带。 这一原理的力量超越了线性思维的局限。线性思维告诉我们100天努力会得到100单位的回报,而复利思维揭示了更惊人的事实:如果你每天进步1%,100天后你将提升约270%,一年后则是37倍! 财富的复利力量虽然通常将”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”这句话归因于爱因斯坦,但实际上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他真的说过这句话。据《引言调查员》网站研究,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1925年俄亥俄州一家银行的广告中,后来才被归因于爱因斯坦和其他名人,以使其更具说服力[1]。尽管如此,复利在财富积累中的强大影响是无可争辩的。 以沃伦·巴菲特为例,他的财富增长清晰展示了复利的威力。根据多个来源的报道,巴菲特在65岁后积累了约99%的净资产,尽管他从11岁就开始投资[2]。在1982年,52岁的巴菲特身价约...
知识炼金术:如何用多轮淬炼打造你的智慧金库
发表于2025-03-17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远超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。然而,历史上的智者早已揭示了一个普适真理:真正的知识不是简单通过阅读获取的,而是需要经过反复提炼、多次萃取,并在每一轮中融入深度反思,才能内化为属于自己的智慧。 从中国军事家林彪的极简剪贴法,到现代数字时代的“第二大脑”方法论,再到德国学者卢曼的卡片盒系统,这些方法虽形式各异,却都遵循同一认知规律:多轮提炼,反思深化。 1 多轮萃取的智慧实践林彪的阅读方法堪称极简主义的典范。他会将书籍或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剪下制成卡片,舍弃其余内容;随后对这些卡片进行二次筛选,继续剪切保留,如此反复,直到最后只剩下几句精华。这种“剪完贴,贴完剪”的方式通过物理形式强制做出取舍,不断聚焦核心思想。 在每轮剪切中,林彪需要深度反思:这段内容的价值何在?它如何与已知的战略思想融合?这种反思使每轮萃取不仅是内容的减少,更是理解的深化。 与林彪的极简主义相比,Tiago Forte 提出的“构建第二大脑”方法则像一条精心设计的信息加工流水线 [1]。它从最初捕获所有感兴趣的内容开始,到通过标记关键句子突出重点,再到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核心要点,最终将...
思考的新征程:生成式AI时代的逻辑与思辨
发表于2025-03-12
在信息泛滥的数字时代,生成式AI的崛起既带来知识获取便利,也改变了人类与信息的关系。 当ChatGPT能在几秒钟内生成看似专业的论文,我们要问:在这个新世界中,什么将成为人类不可替代的能力?答案是我们古老的认知工具——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。 曾经,信息本身是稀缺资源。而今天,信息触手可及,AI将这种获取推向新高度。 当所有人都轻松获取相同信息时,真正的价值不在信息本身, 而是转移到了对信息的判断和利用能力上。 1. 识别AI的海市蜃楼生成式AI有一个特性——“幻觉”。它们可以捏造看似合理但错误的信息。 想象一个情境,某大学教授要求学生使用AI撰写关于特定历史事件的论文,然后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准确性,许多学生无法识别AI生成内容中的事实错误,甚至有学生为这些错误辩护,因为它们来自“权威”的AI。 在信息过载的世界中,辨别真伪的能力比获取信息更为关键。在AI时代,知识不再是力量,判断力才是。 2. 问题定义:人类思维的堡垒生成式AI擅长回答问题,但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方面却不足。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·费曼强调,科学是关于理解事物,而不仅仅是知道它们的名称。提出正确的问题比找到答案更...
2025年Chrome继续使用旧版插件
发表于2025-03-06
0. 开启企业策略继续使用 Mainifest V22025年更新Chrome后提示某些插件不受支持、需要移除。可不理会,手工重新启用这些插件,但有些烦人。 使用Chrome企业策略,可继续开启Chrome对Manifest V2的支持 For Windows 在管理员级 cmd 中执行 123reg.exe add "HKLM\SOFTWARE\Policies\Google\Chrome" /v ExtensionManifestV2Availability /t REG_DWORD /d 2 /freg.exe query "HKLM\SOFTWARE\Policies\Google\Chrome" /v ExtensionManifestV2Availabilityreg.exe delete "HKLM\SOFTWARE\Policies\Google\Chrome" /v ExtensionManifestV2Availability /f For Linux 以root身份执行 12mkdir -p /e...
努力的悖论:当坚持不懈成为一种天赋
发表于2025-03-04
“天道酬勤”、“只要努力就会成功”,这些耳熟能详的格言似乎为成功指明了方向。然而,现实却常常令人费解:为何有人能不知疲倦地追逐目标,将努力转化为习惯,而另一些人却在坚持的过程中倍感煎熬,焦虑丛生?答案或许隐藏在一个发人深省的假设中:持续努力的能力,可能并非完全后天习得,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“天赋”。 1 努力背后的神经密码想象两个学习钢琴的孩子:小明在琴键上挥洒自如,大脑仿佛被点亮,神经连接迅速搭建,每一次练习都能感受到清晰的进步,享受指尖流淌的音符;而小华即使付出同样的时间与汗水,琴艺提升却缓慢得多,步履维艰。这并非简单的“懒惰”或“不够努力”所能解释,其背后可能隐藏着神经系统对学习的截然不同反应。 科学研究表明,当我们学习新技能时,大脑会释放多巴胺——一种与快乐和激励相关的神经递质。某些人即使面对微小进步,也能触发显著的奖励感,形成“努力即享受”的正向循环,驱使他们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。研究显示,个体间多巴胺功能的差异(如受体密度或释放水平)可能显著影响从努力中获得内在奖励的能力。例如,神经科学研究者发现,多巴胺D2受体的可用性差异与奖励估值密切相关,这一差异在个体间可能非常显著...
中年人的成长指南:掌握这8个原则,让你的人生开挂
发表于2025-02-28
从小毛老师的故事说起 我发现“底层”人有一个特点,得到恩惠理所应当,昨天打扫请了三个阿姨,考虑到晚上走的比较晚,我主动加了100元,而且中途订了麦当劳套餐赠送,结算时,阿姨说她给我家买了一瓶洗衣液20元,让我给她。之前公司员工拿到奖金就离职(不包括在合同之内)然后就去仲裁加班费。 小毛老师在网络上发表了上述文字,结果遭到大量网友的人身攻击。原因主要有两点:一是“底层”一词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,引发了许多谩骂;二是有人认为一码归一码,认为100元是应得的,而20元是工作开销。 如果100元是应得的,小毛老师就不会在网络发帖了。后来她解释道: 是计时支付的,足额支付了,如果有什么,是一种善意,例如“看她们工作很久却没有吃饭(其实她们可以自己叫外卖),就给她们订餐,看比较晚了就多给了钱”,20元钱,也没有打算去不付。一般认知,人和人之间的善意是相互的,一方已经表达善意而另一方认为理所应当。这就是某类人群的特点(不是全部) 互惠和利他的思维,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品质。 我想起 caoz 在 2024 年写的有关个人成长原则的文章,其中有一句: 底层互害,精英互持。利他不是基于...
7个高效任务管理技巧,让你告别忙乱人生
发表于2025-02-23
在上篇文章《一个永无止境的纯文本生产力工具》中,Jeff Huang教授分享了他使用UltraEdit手写51,690行纯文本文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经验,这一实践持续了14年。 仔细观察这个纯文本文件,我们可以发现它本质上是一个任务管理工具。Jeff Huang的.txt工作流可以简化为三个核心步骤:记录任务、选择要完成的任务、记录任务完成情况。 虽然多数人都使用任务管理工具,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该如何有效地管理任务。《打造第二大脑》的作者Tiago Forte是生产力领域的顶级专家,他在YouTube的一期视频中介绍了管理任务的7个实用技巧,这些技巧可以作为上篇文章的补充内容,极具启发性。 技巧1:快速记录待办任务每当有任务浮现在脑海中时,应第一时间用任务管理工具记录下来。俗话说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,这一技巧随着年龄增长越发重要。时间紧迫时,可以只记录任务的关键词。 技巧2:2分钟法则2分钟法则:如果一个任务可以在两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完成,应该立即完成它。——该法则源自大卫·艾伦的《Getting Things Done》(GTD)方法 可以快速完成的任务不应出现在任务管理工具中,而...
如何思考
发表于2025-02-21
思维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,看不见,摸不着,转瞬即逝。但是,一旦把想法写下来,就必须把思维具体化,结构化,用语言表达出来。 这个过程,不仅是思维的具体化,更是思维进化演进的过程。 实际上,不断思考,不断把想法写下来,吸收反馈,循环往复,这才是高效的思考过程。 “不写,就无法思考” – 卢曼 “写作不是思考的记录,写作就是思考本身。 – 费曼 01/ 写作为什么如此重要?首先,写作是思维具象化的过程。 我们的思维本质上是抽象和流动的,像一团浮动的云雾。当我们开始写作时,就不得不将这些飘忽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文字符号。 这个转化过程本身就迫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思考。 就像建筑师需要把脑海中的设计图纸变成实体建筑一样,我们需要给思维搭建一个稳固的框架。 其次,写作创造了一个反思的空间。 当想法被写在纸上或屏幕上时,我们可以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审视它们。这种距离感让我们能够发现思维中的漏洞、矛盾或者不完整之处。 比如,当我们写下”这个观点很重要”时,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追问:”为什么重要?重要在哪里?”这种追问推动着思维不断深化。 再次,写作是一个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。 当我们写作时,往往会发现...
Ollama 的未授权访问问题
发表于2025-02-20
Ollama 是一个简单易用的本地大模型运行框架,它可以让你在本地电脑上轻松运行和管理各种大语言模型。Github 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ollama/ollama 有用户提出给 Ollama API 添加认证的需求 Requesting support for basic auth or API key authentication, Ollama 官方没有处理,所以在默认设置下 Ollama 存在未授权访问问题。 以下的代码在 Ollama v0.5.11 下测试成功。 判断是否 Ollama 运行在 11434 端口1234567curl -i http://127.0.0.1:11434HTTP/1.1 200 OKContent-Type: text/plain; charset=utf-8Date: Tue, 18 Feb 2025 11:12:57 GMTContent-Length: 17Ollama is running 列出 Ollama 提供的 LLM 模型curl http://127.0.0.1:11434/api/tags |...
123…17
avatar
henices
文章
166
标签
17
关于
最新文章
如何理解演化论的思想2025-11-21
金融投资中的预期思维2025-11-20
段永平退休20多年后罕见公开访谈2025-11-12
如何讲好一个故事2025-11-12
纳瓦尔的阅读方法2025-10-29
标签
Software linux Malware Misc 曼福吉的分享 ai Security Crack investment vim windows Life PKM Archives KNOWLEDGE Android Programming
归档
  • 十一月 2025 4
  • 十月 2025 2
  • 九月 2025 2
  • 八月 2025 1
  • 五月 2025 1
  • 四月 2025 2
  • 三月 2025 4
  • 二月 2025 6
网站信息
文章数目 :
166
最后更新时间 :
© 2025 By henices框架 Hexo|主题 Butterfly
搜索
数据加载中